找到相关内容712篇,用时5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道安法师的般若思想

    从他对《人本欲生经》及《了本生死》的注解得到了解。   《人本欲生经》是安世高所译的一部小乘经典,它涉及佛教的缘起论和小乘禅法。它与收入《》卷二十四的《大因》,《长》卷十的《大缘方便...译经、传法。道安在长安的七、八年当中,除经常讲说之外,主要的是组织外国僧人翻译经典,译出了《增一》、《三法度》、《阿毗昙八犍度论》、《毗昙心论》、《摩诃钵罗蜜经抄》等上百卷、百余万字的佛经,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461923.html
  • “基体说”之基体概念与如来藏、唯识思想之dhatu类概念

    dhatu” 的基本用法,也支持多元性这方面的含义。比如在《》的《多界经》,列从“眼界”等十八界到“有为无为”二界共六十二界。①显然,此“界(dhatu)”的用法皆表示区分性、多元性的特性。部派...亦应如此。但事实上dhatu类存在绝非缘起之唯一性(一元)发生因。下面从dhatu的因义开始考察此问题。  1、“界(dh~tu)”作为发生因:是多元、有为性而非一元、无为性  在前已述,在《杂阿...

    周 贵 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361946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1)

    佛经所说的八苦,求不得苦便是欲望不能满足所造成的痛苦。  《.苦阴经》卷二十五,也深刻阐明了欲的过患。《说:‘云何欲患?族姓子者,随其技术以自存活,或作田业、或行治生、或以学书、或明...  【《心经》者何】  《心经》,具称《般若波罗密多心》,是佛教经论文字最为简炼,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。它和《金刚经》一样,在社会上广泛流传,影响极大。  《心经》在佛教属于般若系经典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762118.html
  • 五蕴心理学导论──佛家的觉醒和超越

    的认知不同。因此,佛家体验系统的理论,主要在十二入处的论述。这是医学心理学借鉴的主要内容之一。  第三,想蕴系统,指认知系统。古称十八界。释迦牟尼佛已明确指出想蕴就是认知。《增一》第322说...文明世界从此发生矣。色界比欲界高级,认识的清醒程度超过感情,并且可以以知胜情,以知化情,所以《·第8七日》用譬喻故事说欲火不烧色界天。  佛家对认知所缘境有清晰的分析,总称对象为所缘缘。...

    惟海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2262479.html
  • 佛教“空”义述评

    mdash;—“空”。   早期佛教关于空和无我的直接论述,集中在《,《杂阿》卷十云:“一切行无常,一切法无我。”[3]这里所说的...否定宇宙万物的主宰,也否定人身的主宰。《》卷四十九讲“小空”和“大空”,并提出“三空”(内空、外空、内外空)的说法[4]。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762654.html
  • 戒律思想之发展

    次第满足,卽有与佛身合一之时节也(同上卷十二)。  另有说着十善的主要经论,在小乘,乃有正法念处经、第三卷。(伽弥尼经)等经典,而在大乘,则有新译华严经第三十五卷、大集经第五十卷、十善戒业道和...这些而可明了:条文本身,并不是绝对的。  第四、律藏传说:佛当其入灭时,向阿难尊者说:「于我灭后,僧众如有希望,将小戒废之亦可」,这是值得注意的记事。此事于说着佛陀入灭的南传大涅盘或北传长游行...

    上田天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762904.html
  • 神通不是道

    五色界天人修行之法,未能了脱生死;外道行人也多有修禅定引发神通者,但因未证般若空慧,故未出离三界。  当年本师释迦佛陀亦示现“禅定非道”,《》记载释迦太子出家后不久,便到蓝迦蓝处,修学无想定...有饮食,极为痛苦。为报答哺育之恩,他便乞讨来美食,人饿鬼界施与其母。不料,其母饿鬼业重,食未人口即化为火炭。又《魔娆乱说,目犍连尊者往世曾为魔所扰,多次以神通变化为小儿,用大杖击打拘留孙佛上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462947.html
  • 宗教之生死智慧与人类的灵性关怀

    离则人死亡。“五蕴”自身是无定性,刹那迁流的,所以人的生命也必是无常的。《》云:“命终无常,死丧散尽,寿尽破坏,命根闭塞,是名为死。”若以佛教这种生死本质观教导病人,可以让临终者透悟生死,获得...宗教之生死智慧与人类的灵性关怀  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郑晓江  本文主要叙述佛教、道教(道家)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生死智慧在现代临终关怀的作用,试图将古老的宗教文化资源放在当代人的生死问题进行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3562964.html
  • 说末法,即非末法

    见解为真谛。在佛教看来,世俗的道理是不究竟的,只有出世的真谛、第一义谛,才是究竟的。《》卷七说:真谛实在不虚,不离于本来,也不是颠倒的,真谛是最详审实在的。真谛与圣谛意义相同。佛教的根本教义,...金口宣说?他答:的确是。大乘是不是真理,合不合佛意,只要合于佛意,就是佛经、算佛说。因为佛法有四种情况:佛说佛法,佛说非法,非佛说佛法,非佛说非法。原始经典有些幷不是佛说,而是佛弟子说的,只要符合...

    王小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2963127.html
  • 《百喻经》及其故事研究

    --------  【参考文献】  一、藏经及目录类  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台北:新文丰出版公司,1983年1月修订版  (正编五十五册,以下按册数列出有参考之名)  《长》后秦·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,大正藏第一册  《》东晋·瞿昙僧伽提婆译,大正藏第一册  《六度集经》吴·康僧会译,大正藏第三册  《菩萨本生鬘经》宋·绍德慧询译,大正藏第三册  《生经》西晋·竺法护译,大正藏第三册 ...

    洪梅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463671.html